#聽話 #Our Little Talks #兒童教室 #教師現場
教師現場|看不懂小孩的畫?那麼就要開始對話——專訪給大人小孩的生活美學教室 Elento
Jan 27, 2024
#聽話 #Our Little Talks #兒童教室 #教師現場
教師現場|看不懂小孩的畫?那麼就要開始對話——專訪給大人小孩的生活美學教室 Elento
Jan 27, 2024

在沒有完全社會化之前,繪畫也是與孩子溝通的一種語言,人們常常讀名家的作品去解讀心思與動機,大人是否也能從孩子的繪畫讀出他正在經歷的情緒或想望呢?

延續聽話企劃的宗旨,我們訪問了位在台南的生活美學空間Elento,將由負責人采璇和幼兒藝術啟蒙的老師momo打開家長們對於繪畫的想像。要畫出什麼嗎?怎麼我都看不懂小小孩在畫什麼?我該怎麼引導呢?

曾參與較傳統的畫室,采璇認為:「圖畫是對話的媒介,不是定論的結果,能夠陪伴小孩的情緒與不同狀態。」momo老師在意課堂上的談話,不以大數據的心理學為成見,她分享:「對於孩子子的畫保持好奇心,一起天馬行空聊聊天,感受畫作裡的世界,了解孩子的世界觀,會是比較適合的方式。」








撰文|劉秝緁・設計|yaoting・圖片提供|Elento

elento與大阪中之島子ども本の森 進行線上交流活動。圖左momo老師/圖中采璇老師

 

Homework(後簡稱H):Elento以生活美學空間為名,看似畫室,實則富含多元的課程,從食育、花藝到油畫等,你們認為的「生活美學」是什麼呢?

采璇:小時候上美術課的環境,不太注重道具,多用來自五金行的、耐用的塑膠製品。大人對於「學畫畫」的既定印象,就是要去美術館看作品,可是其實從道具、材質、顏色的選用就是一種生活美感的養成。我們不太使用鮮豔的顏色,常常聽見來上課的人說,光是進到教室就能放鬆、有重新調整心情的感受,我們認為心裡的感受就是一種美感。

教室使用的是實木的傢俱與道具,木製品會木製品會因為使用的方式及時間慢慢發生變化,在顏色與氣味的轉變過程中,去感受與理解,也是磨練感性的方式之一。

momo:本來以為關於環境的細節小孩子看不懂,但我們每次變動桌椅、每週不一樣的桌花、教室掛上不同的裝飾,小孩都會發現,讚嘆:「每次進來都不一樣!」觀察環境也是一種對生活之美的發現。

momo:此外,在這裡上課很自由,但是是建立在禮貌與安全兩個原則之下,小小孩常常不自覺喊「拿筆給我!」我們要透過溫柔堅定來建立這個空間的規矩,一再地請孩子練習「momo老師,請給我。」

采璇:曾經有小男孩廁所上的到處都是,出來後請他整理,要給大家一個乾淨的空間,這也是對孩子好的生活美學。

momo:上課若不小心將顏料塗到桌子或是地板都沒關係,小孩常常會有點緊張,但可以告訴他們沒關係!我們這裡有抹布可以擦掉喔!從幼兒班開始,課後都要自己整理好桌面,一起打造環境整潔。

 

依照課程主題,教室會有不同的佈置以及相關選書。

 

Elento提供多樣的生活體驗課程,圖為將四季的風景帶入生活的花藝課。
 

H:Elento學生的年齡層是從1.5歲開始,何以開設這麼小的年紀的課程呢?又希望注入給「親子」這樣的目標對象什麼樣的經驗?

momo:這麼小的年紀不會照著大人對「畫畫」的印象作畫,不一定是線條,可能是用點的方式。不一定是用筆頭作畫,可能是用其他筆的其他位置或是用手,我們通常不會給予負面評價或禁止,而是透過鼓勵性的話語,像是「你有新的方法耶!這是你發現的嗎?」,讓小孩建立一個對畫畫有好奇心、有安全感的環境,便能繼續畫下去。

采璇:現代社會大家多在忙碌的都市生活,小孩也生得比較少,在親子課大家可以看見彼此是怎麼和孩子互動,有得學習,我們通常會保留一間教室不使用,讓媽媽可以帶著有情緒狀況的孩子到處走走,不會有壓力。親子課比較像是讓大人看見更多和孩子互動的方式。

 

在幼兒藝術啟蒙班,畫畫不一定只能用手畫。

 

H:又,什麼是「親子造型課」?這個「創作」的過程要怎麼建立?

momo:對於繪畫狀態還不明顯的小小孩,會先由「觸覺」開始,認識素材。先摸摸看黏土還是一整坨的狀態,水彩和蠟筆有什麼不同呢?在課程的設計上會安排有不同的手指動作,不一定是塗顏料、捏黏土,也會有撕、揉、拉⋯⋯等動作。

而紙張的擺放的位置也會有不同效果,放在桌子上畫,用到的是手指,小肌肉,可是貼在比較高的牆面上,就會用到大肌肉,1.5歲的小孩可以藉由這些練習手指的控制,也會促進肌肉發展,更可以因為想要畫的位置,訓練手眼協調的能力。

我也會準備自然素材,像是樹皮、土壤、果實、花草等,也邀請小孩去公園時可以觸摸看看,但孩子還會反應大人不太允許他們觸碰,我說沒關係,教室有老師整理過的可以摸(笑),但記得要輕輕的喔~

 

H:「塗鴉是孩子抒發情緒與反映心裡想法的一種方式 ,反映了此時此刻他們觀看這個世界的方式。」以創作型的課程為例,Elento以極小班制的規模來照顧每個不同思考的孩子,在不給樣板範例的教學模式中,怎麼樣去做引導呢?

采璇:越社會化的孩子越會有「你為什麼畫不好?」的包袱,與其畫得很像,我們更期待「風格化」。在幼兒階段,有些孩子可以慢慢畫出具體線條,有些孩子還是比較模糊,這個階段的發展沒有一定,在上課的過程我們在意的是讓孩子有自信「去畫」。

momo:「願意與你分享」這件事比較重要,其實光是開口跟你說為什麼畫這個就會令孩子緊張。所以我們的常態班會花很長的時間和每個小孩建立關係,讓他們感到畫畫是安全的。再來就是要知道「老師是願意聽我說話的」,他們才會相對願意分享。

采璇:我之前在較傳統的畫室上課,一個老師和助教要對上6-12個學生,其實是聽不到孩子講話的,所以Elento一班的孩子收的少,確保老師能和每個孩子談話,明白每個人個性,才能在課堂上作更仔細的安排。

 

 

H:在《孩子為什麼這樣畫?》提到「​​對2~12歲的孩子來說,畫圖是最自然不過的表達方式,也是協助他們學習的「思考語言」。」以老師的角度,又是怎麼看待每個小孩創作的特性,Elento這樣深入對話,對孩子的個性與畫作之間,有什麼更深入的觀察?

momo:小孩子很直接,畫作反映的是生活經驗,像是家裡多了一個妹妹之後,有個學生自此畫的動物群像或是人像都變成一家四口的模樣。

采璇:第二個來說,畫作反映的是小孩的想像。曾經有堂課畫稻米,我們大概可以掌握到咖啡色的土長出綠色的作物這樣的大致脈絡,不過有個比較謹慎的孩子,很慢才動筆,就用咖啡色畫滿了整張紙,再畫上了淡淡的藍色、點綴黃色綠色的點點。最後才知道他要表現的是從天空看下去的稻田。要是我一開始就喝止畫滿整張紙咖啡色的他,就會不知道他要說的是什麼。

 

H:有什麼特別印象深刻的孩子嗎?

momo:有些不擅長梳理自己情緒得孩子,容易感到緊張或是壓力,也因思考與感知的方式跟大眾較不同,容易感到被限制或被否定,所以漸漸沒自信,他們的畫作較容易呈現模糊在一起的狀態,後來跟那位小朋友聊聊天之後發現是因為「覺得自己做不到跟別人一樣,所以想要毀掉。」為了吸引老師注意,就會把物件畫的更不像,我們就要引導讓他知道「不一樣也沒關係,可以繼續畫你想要的東西。」

 

小孩的畫作反映的是生活經驗,當家裡多了妹妹之後,畫作都成了一家四口。/中班孩子〈幽靈〉

 

H:有家長反映看不懂小孩「都在畫無意義的線條」、「都只用藍色」⋯⋯等,小孩子選擇的顏色/線條曲直波浪/繪畫物件,從你們實務經驗來看,這些能反應出小孩的狀態嗎?你們的觀察,繪畫模式於孩子成長之間有什麼關係?

momo:我看到這些問題的時候,首先會覺得為什麼線條一定要有意義?這就會帶到台灣繪本大多希望書本含有功能性或是寓意,日本繪本相對純粹或是天馬行空,所以上課時偶爾也會跟孩子們介紹日本的繪本。

第二是,面對三歲以前的孩子,我會比較注重在他們的繪畫方式,給予孩子媒材讓他自行探索,詞彙量較多之後可以慢慢的跟孩子討論分享,「我覺得你的顏色很溫暖,你覺得呢?」「哇!你的顏色很繽紛耶,看起來很開心!」⋯⋯等等。或是向畫中細節提問「這是OO還是XX?你願意跟我分享嗎?」如果這時孩子不願意開口,可以等待他「準備好了再跟我分享就可以了!」藉由這個不斷地練習,也可以讓孩子整理思緒及表達。

可以去了解繪畫或是色彩心理學,可是那是建立在大數據上的資料,不一定對每個小孩都通用,小孩的畫作都在呈現自己的世界,有個學生常常只畫黑色,但是是因為他的媽媽只穿黑色,或是有次學生畫了哭哭臉,是不開心嗎?詢問才知道不是傷心,是同學慶生感動到哭出來。

采璇:所以我們不會先入為主的評價,因為這些對每個人的意義不同。
曾經阻止一個孩子玩吹風機之後,因為心情不好,課堂上的線條都刺刺的,而我也會在心情毛躁時,插出比較凌亂的花,不論畫畫或是插花,都是一個整理情緒的過程,沒有正確答案,一個小孩有一百種解釋的答案。

有時會收到不認識的家長傳自己小孩畫的圖來,問說我的小孩怎麼了?在沒辦法參與繪畫過程以及不了解孩子的前提下,我們只能從大統計下的客觀資料臆測。畫圖只是媒介,不是定論的結果,需要用陪伴來判讀小孩的情緒與狀態。

momo:所以我很重視在課堂上跟孩子交流與溝通,聊聊畫面中的故事及感受,會更容易理解孩子的世界觀。

〈 貓咪 〉 幼兒藝術啟蒙 3y-6y

 

H:想請你們分享,在家裡可以如何與孩子一起享受繪畫的過程呢?

采璇:有時候會聽到小孩直接說「我不會畫這個」,這個時候千萬不能做的就是示範給他看。

momo:比如要畫大象,就可以問說「大象的頭是圓圓的還是扁扁的?」「鼻子是短短的還是長長的?」不要畫給他看,而是要引導他思考自己完成,就算可能是一個頭扁扁、鼻子短短的大象(笑),也不做任何批判。

采璇:沒有來上課前,小孩通常是畫完之後才認定所畫之物是什麼,上課是一個先想再畫的過程。

momo:畫畫也能訓練思考邏輯、解決問題。小孩會說「不小心畫了一筆不要的⋯⋯」,但我們教室一個橡皮擦也沒有,那怎麼辦?怎麼修改?或是「畫太小了⋯⋯」是不是可以加幾個線條讓它變大呢?

 

H:那繪本也會影響小孩對物件的既定印象嗎?

采璇:會!所以在選擇繪本時,我們偏好抽象一點的表現手法。比如這次去日本要買龍相關的繪本回來上課,有兩本讓老師們一起選,我們都選Miroco Machiko《みえないりゅう》這本!

 

♫`*-.,.-*`♬`*-.,.-*` 繪本創作展 `*-.,.-*`♪`*-.,.-*♫

 

Elento在暑假有一堂為期兩週的「繪本班」,於隔年冬天以展覽的型式發布這些孩子們的作品,近期也以〈慶祝celebrity〉之名,在台南親子友善的咖啡廳「最初的地方」開展了!

 

繪本班的想法來自采璇,如前言所提,她曾經待過傳統畫室,知道畫室多有升學的目的,而比賽有固定的評分規則,她表示:「不希望孩子這個階段的創作就要受到大人的評分評論,我們沒有推孩子參加比賽。」孩子唯一參加過的活動,是台南普濟殿的燈會,「因為每個人畫的燈籠,都可以掛上去展覽。」

以同理孩子的視角授課,也同理作為創作者期待被看見的心,Elento以「將孩子的畫讓大家看到」的初衷,開始了暑期的繪本班與繪本展覽。「希望有一本可以保留孩子那一年的插畫、手寫字及思考邏輯的作品集。」

繪本製作的時間較長,需要兩週的時間,通常是由老師們引導故事的發想,而只要開了頭,孩子們就會有源源不絕的靈感。采璇分享:「比起想出不要寫什麼,比較常要適時提醒孩子不要想得太多塞不進有限的頁面裡。等故事出來之後再來構思主角的造型,最後和孩子一起思考整體畫面。」

尊重孩子的想像,適時給予引導與建議,這是育兒過程中最不容易的事情,Elento以美感為育兒注入新意,將創作詮釋為一種陪伴,讓孩子在感受溫暖中成長,「在大人急著下定論以前,我們希望能先多給孩子一點空間及時間,人在思想最自由的時候,總是能展現最自身最獨特的力量。」

開展茶會那天,孩子都盛裝出席,老師製作了海報及明信片,讓孩子可以寫信分送給身邊的好朋友。對於Elento來說,創作從來都不只是畫作結果,而是在這個過程,孩子有更多成長的空間。采璇的期望是在創作溫暖的陪伴下,孩子們能夠成為溫暖又細膩的人。

 

今年的繪本主題是「慶祝」,請孩子發想一件值得慶祝的故事或很多件讓他開心想慶祝的事。大人習以為常的小事,在孩子心中可能都是一件值得慶祝的快樂大事。

 

Elento:「我們一直希望讓家長理解,兒童畫是與孩子溝通的方式之一,並不是只能拿來比賽加分。透過這樣的主題也讓大人能了解:『哇!原來我的孩子對這件事這麼重視。』」

 


Elento生活美學
台南市北區育成路207號
IG:elentokodomo
FB:Elento

2023繪本創作展〈慶祝celebrity〉
展覽日期|Sat. 01月20日 ~ Sun .02月04日
展覽地點|最初的地方 台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122巷2號 
營業時間|11:30-18:30 週四、週五公休